限流并非仅仅是“限客令”,其目的是景区在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后,能够及时准备应急预案,重点在于如何限流引流
十一长假,全国不少景区由于游客爆满而频频告急,景区拥堵和限流仍然是关键词。10月5日,由于游客爆棚,开通半个月的河南5A级云台山景区新修通的玻璃栈道突发爆裂。与此同时,湖南平江石牛寨旅游区的全透明高空玻璃桥也被游客“攻占”。从10月3日起,石牛寨景区因游客超过景区最大接待量,宣布紧急限流。
十一长假期间,笔者来到名列全国十大拥堵景点排行榜首位的西湖景区,真正体验了一把望湖变看人的感觉。杭州市旅委10月3日公布的客流数据显示,西湖景区接待游客达81.17万人次,首次超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高日承载量79.75万人次的极限。假日期间,九寨沟、故宫等5A级景区都由于游客爆棚加入限流行列,类似于上述石牛寨旅游区这样的景区限流也不在少数。
“过节”变成“过劫”的感叹并非言过其实。客流控制对于景区管理而言,特别在游客集中出游的假日,是一个重大考验。今年国庆长假是景区按照最大承载量实施限流的首个长假,也是拷问各地旅游管理能力与执行力的重要时刻。限流并非仅仅是“限客令”,其目的是景区在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后,能够及时准备应急预案,重点在于如何限流引流。
以免费游览的西湖景区限流为例,其措施是在景点入口处限流。长假首日始,一直被讽刺为一到假日变“人桥”的断桥景点,今年因桥中央放置隔离花箱,有效缓解了过大的客流量;花港观鱼公园直接在入口处监控人流,客流过大立即限流;太子湾公园合理设计通道路径,相关游步道单向疏导;白堤上设置临时码头增加游船以疏散客流。10月3日笔者游览了西湖几大热门景点,虽然人流有些拥挤,但游客秩序井然。
对于境外一些热门景区如何调控客流,笔者也有过亲身体验。台北101大楼,由于游客众多,入口处又在大厦一层的大厅,周边就是商场的柜台,游客控制难度很大。但是大楼管理方在入口处用警示带拉线设置了蜿蜒曲折的通道,游客在通道等待,前一批游客参观完毕,才放后一批游客进入。另外像法国罗浮宫,笔者10年前游历参观,至今仍对它的客流控制记忆深刻。它不仅有几个入口,而且每个入口都有管制措施,游客可从不同的入口进来,在卢浮宫里面分流,整个游览过程舒适度很高。
其实,《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在景区入口调控与区内调控方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如入口调控方面,要求合理设计旅游者排队等候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折扣补偿、延长有效期、多种形式的通票等控制游客数量。在区内调控方面,分时入园、高峰限时逗留等都是不错的对策。上海七宝古镇老街就是在游客爆满时拉线设置导流,北京香山公园等在观赏高峰期分时入园。但不少景区疏于研究相关措施,归根到底还是受门票经济的价值观念主宰,追求假日经济创造的眼前收益,没有很好顾及游客成本与游客价值所致。
在“互联网+”时代,门票预约预售也是控制客流、提高出行效率的很好做法。长假期间,故宫将网络预售门票的每日限额从4万张提至5万张,占总门票数量的62.5%。这样,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资讯做出准确的判断,景区也能随时掌控客流并做出合理的调度。有些景区甚至做出门票完全预约预售方式进行客流调控,如三峡大坝旅游景区、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都实行预约接待制度,门票全部通过网络销售。事实证明,用预约方法或用折扣促销方法刺激预先支付以引导旅游者提前订票,相比面对汹涌而来的客流人潮再实施限流,不仅节约了管理成本,也节约了游客成本,保证了游客安全。
运用智慧旅游管理措施,是这个长假景区客流控制另一个亮点。黄山景区在游客人数达最大承载量80%时候,通过信息平台、电子显示屏预警,最终控制客流没有超过景区最高承载量。石牛寨景区在拥堵时候,也是通过新增三处微信快速购票入口进行游客分流。龙门石窟景区的微信售票甚至已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杭州千岛湖景区启用了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与湖区景点电子导游助手,并与手机实现了无缝对接。
减少拥堵光靠客流控制并非长远之计。据携程旅行网发布的《2015中国游客旅游度假意愿报告》,我国八成游客愿意选择避开公共假期错峰出游。然而现实中为何仍然集中出游添堵?假期太少、带薪休假落实不力,都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落实带薪休假、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举措。今后应该允许各地自主调整休假时间,允许地方增设节假日,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带薪休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假日拥堵难题。